A04版
    “如果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那是一個春風輕拂的午後,背著包,進入東北師範大學校園,身邊的女生聊著即將開始的白岩松講座,我在尋找圖書館。
    它正對著校門,護衛整個校園,最初的老圖書館就在這個位置,2002年,在原址重建的新館投入使用。臉上掛著恬靜微笑的楊雨師女士,帶著我參觀這“天堂”。進了電梯,忍不住問她:“在圖書館工作,什麼感覺?”
    她依舊笑,“一下就能放鬆下來的快樂之地。”
    捐書人
    61年贈書近2.7萬種
    六樓日文圖書借閱室、西文圖書借閱室。
    70多年前的日本,有一位出版商想找五所中國大學,捐贈其出版的書籍,抗日戰爭爆發,捐書計劃一度夭折。戰爭結束後,老人離世,遺願仍是捐書給中國的五所大學。
    他就是日本著名出版家岩波茂雄,抗日戰爭期間,負擔郭沫若孩子的教育費用,雖然他與郭沫若從未謀面。1953年,在東北師範大學校長成仿吾等老一輩教育家的多方聯絡和積極爭取下,終於,和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國家圖書館一起獲得岩波書店的贈書。
    轉眼61年過去了,書架上的書一部分已經泛黃。每年還有一包包新書郵寄過來,填充書架,人文、社科、自然科學、藝術文學、兒童文學各品類都有,截至2013年4月,累計接受贈書26880種。
    東牆邊,還有3820冊日本長野大學黑澤惟昭教授捐贈的書籍,2007年開始,老先生自己用紙箱打包裝,將日、英、德、法等語種圖書,仔細包好,郵到中國長春。這位當年的客座教授,只願由此開一扇窗,讓更多的學子看到原汁原味的日本。
    藏書櫃
    裝著古籍 裝著古老中國
    尚未從日文中抽身,下一層樓,便又穿越回古老中國。
    新版古籍借閱室里,窗子都擋著窗帘,門口一排閱覽桌,沒看完的幾大本厚厚古籍摞在一起,上面放著留書牌。埋頭翻閱的學生,任微風吹起頭髮。這裡的新版古籍多數都是後期添置的,學生可以隨便閱覽。歷史系的學生蠻多,一大本就這樣捧著看。閱覽桌後,靠著柱子放了兩個紅色的大書櫃,這樣的書櫃有幾組。
    看到這些大書櫃,我不禁想起,在吉林大學圖書館特藏室里,呂振羽先生(著名學者,曾任吉大校長)的藏書櫃最氣派,一組樟木書櫃一人多高,櫃門上標有“經史子集”,四下有雕花。還有一組二十四史的木櫃,大小不一的格子。於省吾(古文字學家)先生的藏書櫃更寬大些,兩米多高,櫃門上沒有標註,轉動鑰匙,裡面整齊排列著各種線裝書。當年這些柜子和藏書,一併捐給吉林大學圖書館。
    視線再次回到東北師大,同處一室,被圍欄隔開的是特藏書刊閱覽室,多為可供閱覽的館藏孤本。這裡閉架,學生可以檢索,然後說書號,由老師找來。書只能在此閱讀,不能拿走。楊老師說:“圖書館是開放的,註重收藏與利用並舉,我們願意相信讀古籍的學生,都是愛書人。”
    古籍修複室
    老師們有時自己染色做紙
    出門,望見叢碧軒,這個特藏部里,都是圖書館的鎮館之寶,唐經宋版明木刻,相當震撼。那感覺就像走進吉林大學圖書館的古籍部書庫,500多個樟木書櫃,排在恆溫恆濕的書庫內,透過玻璃,看得見一本本泛黃的家譜、線裝書。我從特藏部排排書架前緩緩走過,看到一段段歷史,從眼前呼嘯而過。
    出叢碧軒,進古籍修複室,兩位老師正在忙碌。修複用的工具、紙張都是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提供,手工無酸修補紙顏色不夠時,老師們自己染色做紙。而且,所有修補材料和修複方式都必須可逆,一旦出現問題,或工藝進步,可以重新修。“修舊如舊”是根本原則。
    工作每天都有,蟲蛀、水漬、斷裂……各種大小問題,一層小麥澱粉漿糊,一層紙,沉下心,屏住呼吸。
    東北文獻中心
    從200萬冊書中搜到3萬冊資料
    在四樓,遇到我的最愛———東北文獻中心。53歲的唐光化老師是這裡的負責人,也是8年前文獻中心的創建人之一。
    東北師範大學建立東北亞研究中心後,圖書館開始做資料儲備,在當時的史寧中校長和於群館長的支持推動下,成立“東北文獻中心”,在媒體資源中心的唐光化被調過來。那時候,三名女老師,推著小車,滿樓找與東北亞有關的圖書、期刊、報紙、地圖。地下室的密集書庫———您沒看錯,是叫這個名字———最常去,那裡存放了許多當年並校時的教師參考資料,全搬到這裡。又去各樓層一本本翻,各學院的資料室,一點點查。兩年多,幾個人翻了近200萬冊書,從中搜集到3萬多冊文獻資料。
    這樣的翻找並沒結束,地下室書庫依然是他們最鐘情的地方,隔三差五翻撿一堆,有了就挑出來。
    自家的要找,外面發現的要買。長春、大連、沈陽、哈爾濱……舊書市裡都有他們的身影。
    紙本文獻有了,唐光化又開始著手建立數據庫,東北文獻中心的地方志、圖片、視頻、期刊、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等數據庫都是她負責籌建的。
    她說,在這裡瞭解的是自己居住的城市,“這是哪兒,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在此皆有答案,只要肯在枯黃的書頁里翻尋。”
    每天打開門,幾名博士生走進來找資料、寫文章,一年、兩年,泡在這裡。
    這裡也是迎接參觀最多的地方之一,日本、韓國學者常慕名而來。
    整個下午,我都待在圖書館里,羡慕那些可以每天來圖書館的師生,楊雨師女士笑著說:“你可以考回來。”圖書館每天接待師生讀者近萬人次,來訪的客人也絡繹不絕。
    現在,學校的古籍數據庫、特色文獻數據庫、專業圖書數據庫,都在相繼建設中,希望未來,數據共享能讓圖書館成為每一位愛書人的天堂。
    本報記者 金凱
    ■相關新聞
    品讀人生 圓夢社區
    本報訊 為迎接第十九個世界讀書日,4月18日下午,由吉林省全民閱讀協會、吉林省圖書館、桂林街道西康路西社區共同舉辦的“品讀人生 圓夢社區”愛心贈書活動在西康路西社區舉行。
    西康路西社區88歲的徐淑芬從80歲開始嘗試寫作,8年裡出版圖書4部。她想把自己創作的《生活雜記》一書捐贈給街坊鄰居。
    聽聞居民們閱讀熱情高漲,吉林省全民閱讀協會帶著由吉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提供的全民閱讀活動民生讀本四百餘冊,來到社區,圓居民讀書夢。
    贈書活動現場,吉林省政協原副主席、吉林省全民閱讀協會會長趙家治出席表示,倡導全民閱讀,提高國民素質,既是長遠大計,又是當務之急。在各個年齡段強調閱讀,就是搞繼續學習、終身學習,要活到老學到老,通過閱讀提高國民素質。
  (原標題:穿越長春:探秘大學圖書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i13eidsw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